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四十三章战争与和平(三)

新淮安,石坝乡。

杨广德安排完明日抽丁修路事宜后,见朱有根仍在身后跟着,不由苦笑连连。

“我说,你今日打算跟我一天吗?地里的农活不去忙了?”

“你还没给我一个交待呢!”朱有根嘟囔地说道:“按日子算,也该轮到我家了。”

“不就掏个茅厕,基点肥嘛!”杨广德无奈地说道:“一周前,老孙家才掏过。就这几天这功夫,茅厕里能积存多少?”

“有一点就弄一点,地里也好早些日子积点肥力不是?”朱有根说道:“要不然,等秋日里,田里收获了,我要交不起定额粮,你能给我免了?”

“你他娘的五十亩地,交不起一千斤粮食,那干脆别种地了!”杨广德瞪着眼睛说道:“你的心思,我还不晓得!无非就是想在地里多种些稻米,多赚取些银钱!”

汉洲北部地区,土地贫瘠,玉米,土豆,高粱等作物倒是能产出些粮食出来。但稻米,小麦等精粮作物,产量低得可怜。

目前只有在黑山城,新淮安城(今澳大利亚帕默斯顿市)两地,利用几处河谷地带,种植了数万亩水稻和小麦。依靠广种薄收,也能生产几千吨精细粮食出来。但是,对于汉洲本土三万五千多人口而言,根本无法满足需求。

朱有根是在三年前,从大明淮北乘坐汉洲移民船而来的万千饥民之一。先后在黑山城和新淮安城的几个生产屯进行拓殖垦荒,在今年服满三年屯垦期后,与自己的柔佛娘惹妻子一道,被分配到新淮安城以南十余公里外的石坝乡定居,并授于六十亩农田。

虽然有了自己的土地,但是作为一穷二白的定居移民,却是欠了汉洲民政府一屁股的债,房屋,口粮,种子,农具,以及租赁村屯里的耕牛等等费用。即使这些债务是需要朱有根一家分二十年时间还完,每年需要还的金额也非常少。但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人,是万万不敢长久的积欠官府的债务。

因而,对于家里的六十亩农田,是非常上心。家中的鸡鸭粪便,火膛里的草木灰,全都收集起来,洒入农田。就是想从田里多收获点粮食,卖点银钱。乡屯里的几个茅厕,更是被他们几个分配土地的农人瓜分,约定每家何时去清理积粪,不得无故拖延。

本来这周是轮到朱有根家清运乡屯其中一茅厕,但屯长却以上一家因为被抽丁去修建通往永兴堡(今澳洲北部阿德莱德里弗小镇)公路,导致没有及时清理茅厕的原因,暂时不允许他去掏茅厕。理由是,属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